文:Xavier
新冠肺炎期間臺灣的普拿疼之亂始終沒有平息過,許多民眾仍四處搶購普拿疼怨聲載道,這樣的亂象自然有許多原因加總而成(包含媒體上反覆出現的藥物廣告)。
Xavier這邊要提出兩點影響巨大,卻一直未引起足夠重視的因素。
一、民眾對醫療領域慣用稱呼的誤解:
某市長在媒體上提到吃普拿疼,三不五時也有醫療相關官員公開提到普拿疼,怎麼大家都在講普拿疼?好像有狀況一定要吃普拿疼?
請注意,扣除掉代言藥物廣告或進口藥、原廠藥擁護者,臺灣很多醫師或醫療人員提到的普拿疼通常指的是他們醫療院所使用的國產排裝或散裝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這是長年以來臺灣醫藥界慣用的稱呼,然而這樣的俗稱容易讓民眾誤以為是要他們去外面找盒裝普拿疼,以致引發搶購潮。
也有醫療人員怕民眾聽不懂乙醯胺酚,索性講坊間知名度高的普拿疼,不論是什麼樣的動機,都會讓不少民眾覺得止痛退燒藥非普拿疼不可,覺得不叫普拿疼就是不一樣的東西,事實上就是乙醯胺酚而已。
許多公眾人物、官員和媒體也沒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公開發言或報導不講藥品學名乙醯胺酚,而是直呼藥品的商品名普拿疼並提到療效。
縱使只是醫療專業人士習慣的俗稱不經意脫口而出,然而卻推波助瀾造成民眾搶購,自己成了增加混亂的推手,讓基層醫療人員承受許多困擾,直接講商品名大提療效是否採到藥事法紅線也值得探討。
二、民眾長年對藥品商品名跟學名不了解:
在不容易買到普拿疼的情況下,許多藥師拿出乙醯胺酚學名藥給民眾,民眾卻直呼:「這不是普拿疼!」這樣的劇本每天在臺灣不斷上演。更甚者有民眾到醫療院所詢問醫師能否開普拿疼,讓人哭笑不得。
反應了過去長年的老問題,許多臺灣民眾對藥品學名和商品名毫無概念。當然,有這種狀況的藥品也遠不止乙醯胺酚。
這樣的亂象從疫情爆發至今,似乎並沒有緩解過,縱使不乏了解學名藥的民眾,不執著特定廠牌,但搞不懂學名藥的民眾比例現在仍相當高。疫情期間買藥原本是可以教育民眾藥品學名、商品名的機會,無奈各界並沒有把握這個契機宣導。
試想,民眾要是普遍對學名藥有概念,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多普拿疼之亂了。不知主事者你看到了嗎?
新冠肺炎相關文章:
[醫藥小短訊] 祛痰藥N-Acetylcysteine(乙酰半胱胺酸,NAC)注意事項
[醫藥短訊] 口腔、消炎噴液劑成分:Povidone-iodine、Benzydamine hydrochloride
[醫藥小短訊] 主成分Cetylpyridinium chloride的口含錠(喉片)
[新冠肺炎疫情] 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和Ibuprofen(布洛芬)差異
若喜歡本文歡迎按讚並分享出去
Xavier元創主義FB粉絲團:
獨到觀點的精確剖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