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i1zlyi

 

 

文:Xavier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為70多年前決定國共命運的一戰,國共雙方加起來投入超過百萬部隊決戰,最終以共軍勝利告終,共軍宣稱殲滅國軍超過55萬人,為國共內戰國軍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會戰。

 

對國民政府來說,只要徐蚌會戰擊敗解放軍,就能穩住每況愈下的局勢,力保江南半壁和中共形成對峙再圖反攻。然而戰前國民政府從兵力部署到指揮官人選都搖擺不定,種下敗因。

 

在何應欽、顧柱同的薦舉之下,蔣介石原屬意由「小諸葛」白崇禧統一指揮徐州、華中兩大剿總作戰。一般認定白崇禧足智多謀、指揮能力強,是合適的人選,也是共軍名將林彪心中”國民黨將領最具才幹的一個”林彪生涯就曾於四平街戰役、青樹坪戰役兩次敗於白崇禧之手。

 

不過白崇禧到國防部聽完簡報以及和相關人士討論過後,毅然決然拒絕指揮徐蚌會戰,歷年來外界有頗多臆測。甚至出現白崇禧想看蔣介石出漏子、蔣介石想將戰敗責任諉過給白崇禧的說法。

 

1966年曾有國大代表私下詢問白崇禧當時拒絕指揮的原因,白崇禧回答:「有不易克服的困難,也沒有統一指揮的權利。」白崇禧認為有困難難以克服,而且蔣介石可能會干預他的指揮。

 

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在著作中透漏曾和父親討論過這個敏感的問題,白崇禧提出三點原因說明為何拒絕指揮,簡述如下:

第一點是部署全盤錯誤,當時戰事迫在眉睫,要重新調整幾十萬大軍已無可能。

第二點是徐州剿總的將領多和白崇禧無淵源、為蔣介石黃埔愛將,指揮不易。

第三點是蔣介石會越級指揮,讓他難以施展。

 

可見白崇禧對徐蚌會戰國軍部署無法認同,而且對屆時蔣介石可能干預指揮顧慮重重,簡言之白崇禧認為即使他就任也無法改變戰況。

 

平心而論白崇禧提出的三點都是事實,白崇禧的構想是「守江必守淮」,即是國軍以淮河為依託做防禦,主力集結在蚌埠,這也是當時國軍最合宜的戰略,而不是在無險可守的徐州盲目自信與共軍決戰。

 

實際情況是國府內部對兵力部署撤守不定、爭論不休,等想撤又晚了,直至戰前國軍十幾萬大軍還分布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和津浦鐵路上,首尾不能相顧,形成一個被動挨打的局面,跟白崇禧的構想大相逕庭,他怎麼會願意指揮呢?

 

這部署連剛接任徐州副剿總的杜聿明也大感驚訝,在會戰爆發之初忍不住詢問參謀總長顧柱同:「為什麼徐州附近我軍主力不照徐蚌會戰計畫及早撤退到蚌埠呢?」面對共軍攻勢,會戰初期國軍就陷入相當被動不利的態勢,加上徐州剿總、能力平庸的劉峙對共軍主攻方向與意圖判斷錯誤,都讓戰情雪上加霜。

 

再來,過往國軍內部派系、山頭林立,徐州附近國軍除了像黃百韜等雜牌將領外,多為蔣介石的中央軍、甚至嫡系愛將,的確不見得是白崇禧指揮得動的。國軍各部不能團結對外,為國共內戰的敗筆之一。

 

最後一點不幸如白崇禧預期,徐蚌會戰期間蔣介石一如過往在後方遙控指揮前線大軍,前線指揮官沒有足夠自主權,偏偏蔣介石在不明敵情下屢屢做出錯誤決策。

 

如黃維的12兵團北進趕赴徐州過程陷入共軍中原野戰軍的帶狀陣地包圍圈,蔣介石未掌握實情仍嚴令迅速北進,黃維又不敢抗命,最後導致12兵團激戰過後全軍覆沒。

 

又如杜聿明集團從徐州撤退往河南永城轉進,撤退到一半蔣介石又命令杜聿明回頭去救黃維兵團,蔣介石措辭嚴厲,杜聿明等人同樣不敢違背命令。這荒謬的決策主動把杜聿明集團送入中共華東野戰軍的合圍之中,經過20多天的圍困飢寒交迫,杜聿明集團十多萬人在共軍發起總攻後全被殲滅。

 

從徐蚌會戰進程來看,由於兵力部署的錯誤,國軍已難以取勝。加上國軍內部共諜滲透,共軍對國軍作戰計畫瞭如指掌,確實不是白崇禧或任何人親臨指揮就可以挽救的。

 

杜聿明在回憶錄中就描述到去徐州就任前的心情:「這時我的恐懼心理一直上湧,覺得徐州戰場好像一個刑場,我一到徐州,不是被打死,即是被俘。思想上縈繞著去不去徐州的問題:去則大勢已去,處處被動挨打,毫無辦法。」杜聿明也認為徐蚌會戰國軍部署的態勢凶多吉少。

 

客觀來說,杜聿明在徐蚌會戰整體的判斷並不差,杜在徐蚌會戰第三階段刻意放出假消息讓共軍對國軍撤退路線產生誤判,確實有兩下子。可惜最後蔣介石干涉指揮權的昏招杜聿明不敢違逆,結果就是戰敗被俘。蔣介石干涉指揮,正是白崇禧念茲在茲的。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使白崇禧較有抗命的勇氣,能拒絕接受高層錯誤命令,也不過是讓國軍不要敗得那麼慘。一旦國軍戰敗,白崇禧本人即便在戰場全身而退,事後還得承擔起相關責任,白崇禧會不願至前線指揮徐蚌會戰,也就順理成章了。

 

至於白崇禧在徐蚌會戰有心看蔣介石垮臺的說法,Xavier倒覺得太過偏頗。白崇禧和蔣介石過去雖有過種種矛盾和不和處,但以白崇禧對軍事的敏銳度,不可能不知道一旦蔣介石嫡系主力在徐蚌會戰被殲滅的嚴重性。

 

如此,解放軍將兵抵長江北岸,國軍在國共內戰中將沒有反擊之力,失去談判籌碼。除非白崇禧有意投共,否則別說蔣介石,整個桂系和白崇禧的華中部隊都將面臨滅頂之災,唇亡齒寒,戰難戰,和亦難和。白崇禧就算對蔣介石不滿,應也不至於出現這樣冷眼旁觀的態度。

 

之後蔣介石和白崇禧兩人的恩怨情仇並沒有因為到臺灣而畫下休止符,白崇禧在臺只是擔任無關緊要的虛職,政治上也沒展現特別的企圖心,但蔣介石仍對他放心不下,還派出特務時時監控,讓白崇禧無法諒解,一代名將就這樣在臺灣寡歡而終。

 

[Xavier說國共史] 德惠戰役:國軍名將孫立人生涯的告別戰

[Xavier說國共史] 從孟良崮到南麻戰役:胡璉的11師如何擊敗共軍?

[Xavier說國共史] 蔣介石為什麼失去海南島?

[Xavier說國共史] 國軍大潰敗中的兩場勝利:古寧頭、青樹坪戰役

[Xavier說國共史] 四平街戰役:國軍不是勝利的勝利

[Xavier說國共史]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數字的解密

 

Xavier元創主義Facebook粉絲團:

看Xavier獨特觀點的精闢解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avier 的頭像
    Xavier

    Xavier 元創主義

    Xav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