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Xavier
孟良崮跟南麻戰役可說是早期國共兩黨在大陸山東的經典戰役,兩支國軍王牌部隊整編74師跟11師接連陷入共軍優勢兵力包圍猛攻,師長都是國軍驍勇善戰的名將,作戰結果卻是大相逕庭。
1947年5月國軍大舉進攻山東,由於國防部內部潛伏共諜洩漏作戰計畫以及張靈甫的74師位置較突出,讓共軍有機可趁,最後74師於孟良崮一帶遭到中共華東野戰軍十多萬人包圍,情勢岌岌可危。
蔣介石得知情況後既驚又喜,過去國軍的問題就是尋找不到共軍主力,認為這次是與華東野戰軍決戰的大好時機,隨即發電給各部隊:「現命令74師靈甫部堅守陣地、吸引解放軍主力,再調10個師之兵力增援74師,以圖裡應外合,中心開花,夾擊解放軍,決戰一場。」
構想看似縝密,卻忽略了一個嚴重問題,74師於孟良崮雖能居高臨下,一覽周遭共軍動態,實際上孟良崮為缺乏水源的石頭山,不僅構築工事困難,共軍的炮火還能造成極大的殺傷,這對匆促防守的74師十分不利,且難發揮優勢火力。
更糟的是國軍多個增援部隊各懷鬼胎,未盡全力執行救援任務,才2天的時間74師就遭共軍殲滅,師長張靈甫自殺。消息傳出震驚各界,蔣介石更是悲憤異常,被迫中止對山東地區共軍的攻擊。
一個月後國軍捲土重來,於山東發起新的攻勢,6月底胡璉的11師攻下共軍在山東的重要據點南麻,隨即在南麻布防,準備迎戰共軍。在國軍主力西撤後,陳毅集中共軍三個縱隊數倍兵力進攻11師,試圖再創造一次「孟良崮戰役」,殲滅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11師。
只是這次共軍打錯了如意算盤,經過一個禮拜的激戰,11師不僅沒有被擊潰,反而造成共軍重大傷亡,連2縱隊5師政委秦賢安都陣亡。加上蔣介石吸取孟良崮戰役教訓,嚴令增援部隊務必盡全力否則嚴辦各師主官,各路援軍衝殺比上次賣力的多。
共軍眼看南麻久攻不下、國軍外援援軍又步步逼近,只好主動撤出戰場,避免遭到內外夾擊重創,南麻戰役以國軍獲勝告終。當時國軍在許多戰場態勢趨於嚴峻,胡璉的11師究竟是如何創造「南麻大捷」的呢?
首先,南麻鎮地形較平緩,周遭還有小山跟河流作為防禦支撐點,有利於國軍發揮機械化火力,適合防守。這點和孟良崮的山區地形有非常大的差別,74師不僅重武器難以攜帶上山,連空軍空投物資與支援轟炸都非常不易。
張靈甫在戰前就曾說過:「我是重裝備部隊,如在平原作戰,砲火能發揮火力,陳毅2、30萬人來打我,我也能應付。現在迫我進入山區作戰,等於牽大水牛上石頭山。」可見關於地形對作戰的影響,張靈甫早有充足的認知,在極劣勢的環境戰鬥正是造成74師覆滅的重要原因。
而且整編11師在南麻戰役開打前足足有2個多禮拜的時間修築工事、調整佈署。胡璉並親自視察,凡不合格的工事一律加強或重做,大大強化了在南麻的防禦力,可說做了充分的準備,和74師在孟良崮混亂中匆促轉入防守形成強烈對比。
11師的防守也相當有心得,在南麻戰役時修築了大量矮小的「子母堡」,各堡火力可以互相支援,不易被共軍的砲火摧毀,讓共軍以密集隊形猛撲的人海戰術蒙受重大傷亡,胡璉甚至還適時指揮部隊主動出擊瓦解共軍攻勢。
加上戰役期間雨勢頻仍,增加共軍攻擊難度,打援部隊亦兵力不足,以致陣地被國軍外圍增援部隊所突破。戰力原本就雄厚的11師,在南麻的作戰可說掌握了各種有利的條件,創造南麻大捷自然是理所當然了。唯一可惜是11師雖咬住、消耗共軍,但共軍仍及時撤出戰場,沒有遭到國軍外圍部隊合圍重創擴大戰果。
南麻戰役後胡璉的整編11師又在土山集、甚至後來的大別山等地屢屢擊敗共軍,11師(後來番號改為第18軍)戰力之強據傳曾被毛澤東譽為:「18軍胡璉,狡如狐,猛如虎,宜趨避之,以保實力,待機取勝。」毛澤東還有7篇電文特別針對11師跟胡璉,可說引起毛澤東的高度警戒與重視。
只是由於國府高層的錯誤判斷以及黃維的猶豫不決,第18軍最後仍隨12兵團在徐蚌會戰的雙堆集地區陷入30萬共軍重圍,誰都知道這次12兵團凶多吉少,雙堆集戰場是進得去出不來。沒想到當時剛好沒有隨軍的胡璉竟主動向蔣介石要求搭飛機前往雙堆集,與官兵共患難。
或許是上天憐惜胡璉這樣的英雄,12兵團與18軍雖然沒有因為胡璉的到來扭轉戰局,胡璉最後仍突圍成功,最後帶著重傷脫離雙堆集戰場,成為雙堆集之戰國軍極少數突圍而出的高級將領。
不久12兵團與18軍進行重建,並參加了金門古寧頭戰役,胡璉即為古寧頭大捷國軍的指揮官,指揮國軍殲滅登島的9000多名共軍,再一次創造了傳奇,讓解放軍意識到登島作戰的困難性,寫下了歷史。
[Xavier說國共史] 國軍大潰敗中的兩場勝利:古寧頭、青樹坪戰役
Xavier元創主義Facebook粉絲團:
看Xavier獨特觀點的精闢解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