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Xavier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石灰吟》展現為了理想即使犧牲生命也無所懼怕的精神令人動容,作者即是明朝的于謙,這首詩就像是他一生的寫照。
說到中國歷史上含冤而死的悲劇英雄,有的人想到岳飛、有的人想到李牧、也有人想到袁崇煥(爭議也很大)等等,我又特別欽佩于謙。
明朝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刺俘虜,數十萬明軍全軍覆沒,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此時于謙挺身而出,堅決反對南遷,擁立朱祁鈺為帝(明代宗、景帝),積極佈署北京城防,成功擊退瓦刺軍,挽救明朝於危難之中。
可惜明英宗「奪門之變」拿回帝位後,在石亨、徐有貞一班奸小的主導之下,直指于謙、王文等人密謀迎立親王為帝,雖拿不出明確事證,審訊後仍以「意欲」謀立外藩為由,判處于謙等人謀逆罪,欲處以極刑。
明英宗看到判決奏章後認為:「于謙實有功!」不論如何于謙的功績明英宗是清楚的,英宗並不想殺他。徐有貞見英宗猶豫立刻進言:「不殺于謙,今日之事無名。」也就是不殺于謙,英宗這次的政變就不能合理化,英宗反而變成得位不正。
聽徐有貞這麼一說,明英宗才下定決心殺死于謙。于謙死後被抄家,身無餘財,眾人只找到景帝賜給于謙的盔甲、劍器等等,而且是原封不動鎖在正室,身為景泰朝重臣的于謙自身之廉潔令人動容。
于謙的「意欲」有點像是岳飛的「莫須有」,有些人聚焦在于謙等人到底有沒有擁立親王,基本上並不重要,因為要動這樣的一個重臣,對外必須要有一個冠冕堂皇的說法,罪名不過是要一個對大眾的交代罷了。
不論有或沒有,于謙死不死最後還是由皇帝決定。換句話說,即使犯下滔天大錯,只要皇帝高興都可以不死,何況于謙根本沒有謀逆的事證。
從英宗的態度來看,他內心是不想殺于謙的,于謙被處死的關鍵在於他讓英宗意識到得位不能名正言順,講白點就是威脅到皇帝的權位,這就碰觸到皇帝的底線。
因此,于謙冤不冤,明英宗比誰都清楚,純粹就是政治因素非殺不可。歷史上要皇帝向天下認錯是很難的,由於關係到皇位能不能坐穩,英宗在世時更不可能承認錯殺于謙。
不讓人意外于謙的平反是在英宗死後才進行,做這件事的是他的兒子明憲宗。憲宗朝弊端不少,不過在于謙兒子于冕獲赦上書鳴冤後,憲宗倒是替于謙做了平反完成一件好事。
明憲宗下旨:「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持,為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憲宗跟他父親一樣都認為于謙功勞很大,于謙的故居並改為忠節祠。
由於不能直接指責以及承認先帝的過錯,如同南宋宋孝宗替岳飛平反一樣,冤案罪魁禍首都指向臣子,替上任皇帝開脫了責任。
于謙是被權奸陷害沒錯,但拍板定案的是明英宗,于謙如何英宗心裡有數,但終究為了自己得位的合理性選擇殺了于謙,成為英宗的一個心病。
因此,于謙雖然獲得平反、恢復名譽,但就跟岳飛一樣,沒有完全得到平反。憲宗之所以替于謙平反,除了他確實知道于謙冤枉之外,應也有安撫輿論和穩定朝政的用意。
除了于謙,明憲宗還恢復了朱祁鈺被廢除的帝號,雖然諡號規格仍較明朝其他皇帝低,不過仍一定程度肯定了他的功績。
[Xavier說南明史] 鞠躬盡瘁支撐南明:李定國比鄭成功更讓人感佩
[Xavier說明史] 意氣用事讓和議破局:崇禎加速明朝敗亡
Xavier元創主義Facebook粉絲團:
看Xavier獨特觀點的精闢解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