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七夕,我想大家都會想到牛郎與織女的這個淒美又浪漫故事吧!其實關於他們的故事流傳到現在有好幾個版本,下面是其中一個:
牛郎是個貧窮的小夥子,從小父母雙亡,長大與大哥分家後,什麼都不要,只要一隻老牛,然而就是因為這隻老牛,開始了一連串的驚奇!
有一天這隻會說話的老牛對牛郎說:「明天,你去前村的湖旁,會看到七個仙女在洗澡,你把第七個仙女的衣服拿走!」這第七個仙女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織女了!兩人後來在凡間結了婚,織女並替牛郎生下兩個小孩,兩人恩愛有佳,一家合樂融融。
然而織女對天庭的思念卻是與日俱增,幾年後織女終究穿上的仙服回到了天庭,織女回到天庭後受到玉帝的責罰,從此不能下凡間,只能留在天庭織布。少了織女,牛郎和兩個孩子的生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快樂了。
到了天庭,玉帝原本堅守戒律,不讓牛郎與織女相會,但被牛郎與其兩個孩子的情感打動,於是命令喜鵲造橋,送織女過去和牛郎見面,但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會,就是後來俗稱的七夕!
牛郎跟織女的故事,最早可以回溯到西周時代,古代以牛郎織女為題材的作品更是不勝枚舉!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然而這首詩只是初步的把牛郎織女這兩個星宿人格化,牛郎織女還沒賦與完整的故事情節。
再看看東漢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可以看出牛郎與織女,出現了初步的故事架構,但還沒出現七夕這個概念!到了南北朝,牛郎與織女的傳說有了更強的故事性,但一直到梁朝才比較明確的指出:「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相會之夜。」牛郎與織女開始有了七月七日這個確切的時間概念,人物、時間都有了連結!演變至今,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了完整的結構性,和淒美的浪漫色彩。
其實中國古代會出現牛郎織女這樣的題材,並不令人意外,古代的社會保守,男女之間的愛情受限於階級、父母、傳統男女觀念……等,往往身不由己,牛郎與織女,或許是最初作者對於自由愛情的追求下的心靈寄託。
另外在7月7日這一天,傳統華人社會民間相關的活動、慶祝、習俗非常多(不見得跟愛情有關,可能是為了其它目的或原因),像是在中國大陸許多省份的居民都有自己過七夕的方式。在台灣,這天也有相關的傳統活動,如祭拜床母、作十六歲等(台南地區)……等,但沒有隱含任何男女情事的意義在內,不過類似的活動也日漸式微了。總之,隨著時代演變,七夕在現代商業炒作下,成了「中國情人節」。
那在「情人節」到底能做點什麼呢?有情人的總覺得這天自己該做點什麼、沒情人的也感受到這天的特別,對情人節沒特別感覺的人也感受到今天周遭的”反常”總之,情人節三個字就是讓人感到不平凡。
有情人的,可以跟自己的情人出去吃飯、看電影、約會……等,兩個人的小活動、小世界。或是送份禮物,能送的東西又非常多,男生可以送女方花、巧克力、自己做的小東西、精心製作的MV、意想不到的surprise……等,總之,無論送什麼、做什麼,重要的是讓對方感受的妳的心意。有些東西不是鈔票、亮麗的外觀能換來的。這天,見證了戀人們的愛情!
沒情人的,可以在這一天,對自己喜歡的人表達心意,如果想告白,想告白的方式又千百種,可以當面告白、可以打電話、可以留言、可以寫信跟卡片、可以點歌等等。當然,表白前,有些問題是要想清楚的:對方會不會接受、方式洽不恰當、如果不接受會有什麼後果(朋友還能不能當成?),甚至是就算答應了又如何(搞不好兩人根本不適合),後果是要自己去承擔的。
有句話最好先問問自己,那就是告白是為了什麼?真的喜歡人家,還是只想要有個情人陪伴?亦或just try?不論如何,需要的是一顆真誠的心!另外,也可以選擇跟對方說聲情人節快樂!或是簡單的一句問候,當然,也能什麼都不做(有情人的也能說我天天情人節阿!哪需要特地去過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國曆(陽曆)日期:
2011.8.6
2012.8.23
2013.8.13
2014.8.2
2015.8.20
情人節文章推薦:
Xavier元創主義Facebook粉絲團:
堅持獨立創作、獨家觀點!
歡迎喜愛棒球、攝影和音樂的朋友加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