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葛亮

 

 

文:Xavier

 

「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這首蜀相千年來不知感動多少人?當初諸葛亮率兵北伐曹魏的悲壯至今仍讓人感嘆不已,魏、蜀、吳三國的角力和攻防,多少年了人們還是津津樂道。

 

 

從蜀漢建興六年(西元二二八年)開始,諸葛亮一共五次率領蜀軍北伐曹魏,最後於建興十二年病死在五丈原,結束了長達多年的北伐。諸葛亮雖然足智多謀、蜀軍也十分勇猛,但綜觀諸葛亮北伐的成果僅收復陰平、武都兩郡,以及設伏斬殺張郃、王雙等魏國將領,並沒有獲得決定性戰果來動搖魏國統治。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失敗?一直是後世文史學者熱議的一個話題,包含蜀國國力、進軍路線選擇、糧草和用人等都有許多可議處。不只蜀漢,盟友東吳也頻頻對曹魏用兵,但同樣無法獲得重大進展,蜀吳兩國不能有效的協同作戰,也是北伐失敗的原因之一

 

 

諸葛亮五次伐魏,真正遣使聯合東吳「同時大舉」並且孫權大規模出兵響應的只有第五次北伐。建興十二年二月諸葛亮率兵十萬出斜谷,於四月進佔五丈原和司馬懿形成對峙。孫權不知是否刻意等待魏軍被吸引在西線而後動,直到五月才發動三路大軍在東線配合蜀漢進行北伐。

 

 

不過由於孫權親率的中路軍進攻合肥再次受挫,在魏明蒂親率援軍抵達之前,孫權見戰局不利主動退兵,孫權一退另兩路的吳軍也接連後撤,東吳在東線的北伐就這樣雷聲大雨點小草草結束,不久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漢亦退兵。

 

 

在這之前,蜀吳重修舊好再次結盟後對魏國的戰爭大都是各玩各的,名義上兩國同盟對抗曹魏,實際上雙方缺乏緊密的協同指揮作戰,流於被動配合或得知對方和魏國開戰後才視機出兵,如諸葛亮第二次北伐進攻陳倉就是在獲知魏軍於石亭被陸遜擊敗後才展開。

 

 

也就是說蜀吳同盟並沒有真正同心,導致無法發揮更大的力量,這從蜀吳長久的關係發展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蜀吳關係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從早期赤壁之戰聯手擊敗曹操、雙方為了爭奪荊州決裂、劉備領兵東征到夷陵之戰結束重修盟好。

 

 

實際上即便劉備東征失敗,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促成雙方再次結盟,接下來蜀吳關係還是出了一些狀況。就在蜀漢南中地區出現叛亂之際,孫權就曾任命雍闓為永昌郡太守、劉璋兒子劉闡領益州刺史,打起南中的主意。所幸在諸葛亮率軍平定南中後,孫權打消覬覦南中的念頭,並送劉禪兩頭馴象表示善意。

 

 

建興七年孫權在武昌稱帝蜀吳關係再次面臨危機,在收到東吳「並尊二帝」的文書後,蜀漢內部出現爭論,有朝臣認為東吳此舉無視蜀漢的正統地位,主張「決其盟好」,劉禪拿不定主意隨即請諸葛亮做決斷。

 

 

當時正值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收復陰平跟武都剛回到漢中,收到成都轉來的文書了解情況後,諸葛亮回覆:「權有僭逆之心久矣,國家所以略其釁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顯絕,讎我必深,便當移兵東伐,與之角力,須幷其土,乃議中原……權僭之罪,未宜明也。」

 

 

諸葛亮認為孫權早就有”僭逆之心,但從長遠的角度思考還是應和東吳保持友好,不能公然彰顯孫權僭逆的罪名,這對蜀漢的北伐大業是有幫助的,讓蜀國沒有東顧之憂。最後諸葛亮派陳震出使吳國祝賀孫權稱帝,雙方升壇歃盟繼續維持同盟關係,由於諸葛亮從大局出發力主交好東吳免除了雙方兵戎相見的危機。

 

 

又如諸葛亮死後,孫權擔心曹魏趁機併吞蜀漢,於是在巴丘增兵萬人,準備在魏國取蜀時趁機撈點好處,佔領一些蜀漢地盤。蔣琬看穿孫權的計謀,也在永安增兵以防萬一,並遣使東吳試探孫權態度,孫權看蜀漢不如想像中孱弱,即沒近一步生事避免敗盟。

 

 

可以發現,劉備死後蜀吳關係表面和善其實並不穩固、暗潮洶湧,因應情勢發展雙方都有不同的盤算,只是沒有釀成大禍,又以東吳為最,說穿了蜀吳同盟只是兩國面臨魏國威脅的權宜之計,是當時兩國最好的出路

 

 

既是策略性的權宜作法,就不用期望蜀吳雙方能多同心。在此情況下兩國能互為犄角、對方有難時幫點忙緩解壓力就已經不錯了,要密切配合統一指揮北伐可說是不太可能的事。

 

 

戰略意圖遠大、目標復興漢室的蜀漢北伐確實盡了力,即使國力最弱,非到萬不得已從不輕易言退。扣除掉必要的留守部隊,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出動了蜀漢能動員的最大兵力,連他自己都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奮戰到最後一刻的精神令人動容。

 

 

相較下不少人認為孫權並沒有全力北伐,無法跟蜀漢對魏國造成更大壓力。零陵太守殷禮就曾向孫權進言:「若不悉軍動眾,循前輕舉,則不足大用,易以屢退。」殷禮認為過去東吳伐魏難有成效,主要原因在於動員的規模太小,如果往後還是這樣的作法,同樣難以成事,建議孫權對曹魏採用更大規模的用兵「以定華夏」。

 

 

殷禮的建言孫權沒有採納也沒有否認,顯見孫權自己也心裡有數他對魏用兵是有所保留的,符合東吳長久以來先劃江自保再伺機出擊的策略。要孫權不計血本跟曹魏死拚他終究是不願意的,只是想伺機佔點便宜,跟動真格的諸葛亮形成強烈對比,諸葛亮北伐也從沒對孫權抱太高期望,東吳不過是幫忙牽制魏軍兵力而已。

 

 

由此可見,蜀吳北伐既無法密切配合,東線孫權即便舉兵響應也不會盡全力,蜀吳同盟討伐曹魏失敗也就不讓人覺得奇怪了。何況魏國不僅國力最強,還始終保有強大的將領和謀士集團,蜀吳就算能做到真正同心全力北進用兵,要摧毀曹魏政權仍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Xavier說宋史] 南宋的抉擇:聯蒙滅金還是聯金抗蒙?

 

 Xavier元創主義Facebook粉絲團:

 看Xavier獨特觀點的精闢解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avier 的頭像
    Xavier

    Xavier 元創主義

    Xav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