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Xavier
仁川亞運結束,棒球場上韓國職棒展現的堅強戰力,再次撼動國內球迷,讓很多人心中百感交集,更不免俗的想問一個老問題:「我們到底差韓國多少?」
Xavier一直覺得,要弄清和人家的距離,了解人家成功的原因,得從長期的角度來觀察跟剖析,而不是每次到了國際賽,用一兩場比賽去解釋過多的東西。畢竟很多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韓國職棒也不例外。
這次雖然中華隊派出小聯盟為主體的球員參賽(加少數中職一軍、日職二軍和業餘球員),而不是台韓一軍直接對戰,但幾乎所有人都能認同,即便中職一軍全力支援,比賽結果大概也是凶多吉少。
這種情況也不是近幾年才有,從2000年之後,近15年之間台韓職棒一軍在國際賽的交手,即便台灣有數次戰勝韓國的紀錄(亞錦賽和亞運各1次、亞職和台韓冠軍戰共4次),但從整體比賽內容和Xavier長期觀察韓職例行賽的結果來看,韓國職棒的戰力很明顯在中職之上,06年開始差距更是明顯,日本球界也一直認定如此。
從06年經典賽開始 韓國職棒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那中華職棒和韓國職棒到底差在哪裡?是什麼原因讓二十年前被評為實力接近的兩聯盟,現在產生這麼大的差距?相關的原因很多,但影響較大的除了假球案外,Xavier認為二軍制度和自由球員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首先是二軍制度,二軍是現在職業棒球賽事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除了能讓剛進職棒的新人有個固定出賽磨練的地方外,也能讓在一軍受傷或狀況不好的球員下放調整。另外,也正是因為有一二軍的升降制度,讓一軍球員更警惕(避免降二軍)、二軍球員更激發向上(想升上一軍),好處可說非常多,長期發展對職棒戰力提升無疑有相當大的助益。
韓國職棒在1990年正式成立二軍,隔年形成兩聯盟共八支球隊的二軍聯賽,最初各隊的比賽場數為60多場,之後場次逐漸增加,到2010年各球團直屬球隊比賽場數已經達到102場(近幾年因為增隊場數才又稍微往下調),參賽球隊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反觀中華職棒在2006年才成立二軍聯賽性質的代訓對抗賽,各球團更是直至09年才全部擁有獨立二軍(最初有多隊混編的代訓藍跟代訓紅),等於落後韓國職棒18年之久。
此外,即便各隊都已完成獨立二軍,目前中職的二軍體系仍是問題重重,從我下面整理的這兩張表格就可以找到答案:
2014年韓國職棒一二軍人數統計:
Team |
教練團 |
球員 |
總計 |
三星獅 |
23 |
77 |
100 |
斗山熊 |
18 |
81 |
99 |
LG雙子 |
23 |
76 |
99 |
Nexen英雄 |
21 |
85 |
106 |
樂天巨人 |
18 |
82 |
100 |
SK飛龍 |
23 |
84 |
107 |
NC恐龍 |
22 |
84 |
106 |
起亞虎 |
22 |
82 |
104 |
韓華鷹 |
26 |
84 |
110 |
2014年中華職棒一二軍人數統計:
Team |
教練團 |
球員 |
總計 |
Lamigo桃猿 |
11 |
59 |
70 |
中信兄弟 |
13 |
61 |
74 |
統一7-ELEVEn獅 |
12 |
59 |
71 |
義大犀牛 |
13 |
56 |
69 |
我們從表格可以發現,雖然中職各隊現在都有自己的二軍,但球員和教練人數都明顯不足。以韓國職棒為例,人數最少的LG雙子,一二軍球員加起來有76人(這還不算役男)。但中職四隊即便把季中選秀已簽約的球員算進去,一二軍球員數最多的中信兄弟也不過才61人,另三隊更是連60人都不到。
從教練團來看也是如此,韓國職棒一二軍教練團人數最少的樂天巨人和斗山熊為18人,另外7隊教練團都在20人以上。但是中華職棒一二軍教練團最多的義大犀牛和中信兄弟也不過才13人,Lamigo桃猿二軍更是只編列2名教練,徒淪為象徵意涵。憑心而論,單就二軍這件事而言,先前Lamigo領隊劉玠廷批評義大不思厚植二軍,其實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別罷了,兩隊的二軍都不及格。
除了人數不足的問題外,相較於韓職二軍今年各隊打90場左右的比賽(日職則為100多場),目前中職各隊二軍只打60場也不太夠,要經由厚植二軍來追上韓職的腳步,恐怕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韓國職棒實力雄厚 二軍制度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再來就是自由球員制 (FA,Free Agent),自由球員制的特點是讓球員取得FA資格後,有機會藉由球隊競爭,獲得更好的待遇,讓球員平均薪資有所提升。
中職和韓職各項變革實施年份比較:
League |
獨立二軍 |
自由球員制 |
開放洋將 |
韓國職棒 |
1991 |
1999 |
1998 |
中華職棒 |
2009 |
2010 |
1990 |
韓國職棒在1998年正式開放使用洋將之後,為了安撫本土球員,於1999年開始實施自由球員制。實施至今,即便韓職遇到票房不振,球員薪資還是一路飆漲(請注意,有些球隊場均剩2、3千人的時候也是如此。),從早期一度落後給中職,到現在明星球員薪資全面超越中職,而且差距還在拉大。
如今年韓國職棒一二軍球員平均年薪為1億638萬韓圜,相當於台幣為328萬(月薪27萬)。而中華職棒即便扣掉薪資較低的二軍,一軍球員薪資也差不多只有韓職一二軍平均的一半而已。
以年薪超過千萬的球員來看(採用最新幣值1:32.45),今年韓國職棒一共有38名球員年薪突破千萬,中華職棒只有一位,還是旅外歸國、有大聯盟資歷的郭泓志,真正沒有旅外、年薪千萬的純本土球員至今仍是0。
和韓職不一樣的是,當初中職因為連續幾年假球案不斷,為了改善球員待遇,才”勉強”催生自由球員制,實施的時間已經整整晚了韓職11年。我們開句玩笑話,要是沒有那幾年的假球案,搞不好現在中職還沒有自由球員制,落後韓職恐怕就不止11年。
除此之外,中職自由球員制取得FA的年限太長(9年)、補償制偏高也都是問題。加上球隊數不多,難以引起競爭,導致自由市場無法熱絡,甚至球員連申請都不敢,造成提升整體薪資的效果很有限。
金泰均年薪15億韓圜為韓國職棒身價最高的球員
說到這裡,或許你會想問,自由球員制除了改善球員待遇外,對聯盟的長期發展或水平的提升有什麼幫助?Xavier得強調,很多東西是環環相扣的。
自由球員制產生的高薪,除了能讓球員更積極追求表現、獲得社會尊敬外,對於留住人才、或增加小球員持續打球的意願也有不小的助益。如韓國近年開始有一些淺力新秀願意留在國內,除了韓職開出高額的簽約金外,韓職明星球員的薪資水漲船高,讓他們看的到未來,也是誘因之一。說的更白一點,薪資的龐大差距,讓韓職球員遇到中職,心裡就先產生自信。
雖然中職在開放洋將的部分早了韓職8年,但發展至今,韓職洋將不論在資歷或薪資都大幅超越中職。加上二軍和自由球員等制度晚了人家十多年,我不禁想說,每年國際賽大家都在吶喊好想贏韓國,但捫心自問,我們憑什麼贏韓國?
【Xavier元創主義】FB粉絲團:
台灣唯一的美日韓台棒球資訊站!
各國棒球賽事報導、評論、專題和數據分析
https://www.facebook.com/XavierStyle
Phillies Taiwan: 費城人台灣粉絲團
最及時、專業的費城人資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