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蚌會戰  

 

:Lejal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期間國軍解圍部隊和解放軍在潘塘的短暫交手,國軍在會戰初期極力宣傳為「大捷」,解放軍則沒太多著墨、彷彿不太在意。到底潘塘大捷是一場什麼樣的戰鬥,背後到底象徵什麼,6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回顧。

 

其實潘塘大捷是國軍為了解救被圍的黃百韜所衍生出來的一場戰役,當時負責解圍的邱、李兵團(邱清泉李彌),因為在11月14日的攻擊舉步維艱、進展甚微,加上蔣介石電令不斷,徐州副剿總杜聿明只好命令邱兵團打迂迴戰,迫使解放軍打援部隊後退。

 

黃百韜   

黃百韜將軍於碾莊戰役自殺殉國

 

 

最後邱清泉決定抽出擔任兵團預備隊的74軍來執行這個任務,期望74軍經由潘塘、張集和房村來襲取大許家迫使解放軍後撤,以解黃百韜之圍。

 

不過此時華野的2縱、12縱、魯中南縱隊和中野11縱,同樣擔任迂迴任務,目標是攻擊國軍解圍部隊的側翼,來協助擔任正面狙擊的宋、劉部隊,並伺機引誘國軍前進,以切斷解圍部隊的退路。

 

後來74軍獲得國軍部隊增援和解放軍混戰一晝夜,雙方互有損失,解放軍見國軍在潘塘的力量大為增強、目的難以達成,最後主動撤出。

 

因此,所謂的「潘塘大捷」只是國共雙方在潘塘一次意外的遭遇戰罷了。充其量只是當時國民黨政府為了提振部隊士氣、安撫統治區人民所弄出的一種宣傳手法,根本不是什麼大捷而是場鬧劇。

 

 邱清泉  

邱清泉將軍在陳官庄突圍時自裁(解放軍戰史稱被流彈擊斃)

 

 

那這場遭遇戰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意義可大了,關鍵程度甚至不下張克俠、何基灃在賈汪的起義。

 

試想,要是當時74軍偷襲得手,順利攻下離碾莊僅10公里的大許家,華野打援部隊勢必腹背受敵不得不大幅後撤,甚至像豫東戰役那樣主動退出戰場也有可能,黃百韜就很可能得救了。一旦黃百韜得救,整個徐蚌會戰的情勢也將改變,最後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也有人說潘塘之戰,國共雙方互有損失算是打成平手,甚至在共軍沒能切斷國軍退路之下,可說是一場小勝。

 

但我認為潘塘之戰,實際上是國軍敗了,而且損失慘重。因為就算沒能切斷邱、李兵團退路,在國軍解圍部隊打不過去的情況下,共軍同樣有把握殲滅黃百韜兵團。一旦殲滅黃百韜,共軍就能改變正規軍兵力上的劣勢,加上還有數十萬參戰的軍區部隊,足以對國軍形成巨大壓力,並且砍斷徐州右臂。徐蚌會戰想取勝,共軍自然搶得先機、情勢一片大好了。

 

但國軍就不一樣了,由於共軍打援部隊強大人數又多,以當時解圍部隊的力量來看,唯有像豫東戰役那樣打迂迴戰得手,才有可能救出黃百韜。潘塘一役,國軍雖然保住了退路,但同時也確定救不了黃兵團、徐蚌會戰戰局將難以扭轉,怎麼看都是共軍比較划算,所謂潘塘大捷」實際上是個失敗的大捷。

arrow
arrow

    Xav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