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_秦國白起  

 

文:Xavier

 戰國時代長平之戰可說是中國史上、甚至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之一,史書記載長平之戰的結果趙軍被秦軍坑殺高達45萬人,只有240幾位未滿15歲的孩子被白起下令放回趙國,震撼當時各國。

 

長平之戰最初起源於”上黨”這個地方,周赧王54年(西元前261年)韓國在秦軍強大的攻勢之下搖搖欲墜,最後決定割讓上黨郡給秦國求和,上黨郡太守馮亭突生一計,既然都要割讓,乾脆把上黨獻給趙國,以挑起秦、趙兩國的戰爭,把禍水引到趙國,一方面趙國遭到秦國攻擊後也有可能跟韓國聯合,韓國就能得到生存空間。

 

是否接收上黨在趙國內部曾引起爭論,藺相如就認為此舉會引火上身極力反對,最後趙孝成王還是拍板定案派兵前往接收,只是接收歸接收,起初趙王卻沒派出重兵佈防,只是派出小股部隊前往上黨,隨即被數量龐大的秦軍打敗。

 

想不到趙國也敢跟我爭果子吃,怒不可喝的秦軍決定好好教訓一下趙國,趙王無法只好請老將廉頗率軍20萬趕往前線,趙軍前線部隊一到當即被擊潰,善於防守的廉頗於是改變策略轉為固守,在長平地區沿著丹陽河佈防,準備慢慢磨把秦軍磨走,這就是長平之戰的由來。

 

起初秦軍曾多次攻破趙軍營寨,但在廉頗頑強的防守之下,始終無法取得重大進展,雙方就在長平地區對峙起來,從趙國接收上黨到對峙這一僵持就是將近3年,顯然秦國這次是動真格要跟趙國好好打一仗,兩邊都苦苦支撐著。

 

秦國最後使出計謀讓趙王撤換廉頗,換上善於紙上談兵卻缺乏實戰經驗的趙括,並將名將白起派往前線統領秦軍決戰。趙括一到就改變先前趙軍固守的姿態,主動向秦軍出擊,結果中白起誘敵深入之計,在後路被斷之下,趙括讓趙軍就地固守。

 

直至9月等不到援兵的趙軍已經餓了46天,趙括將趙軍分為4隊向外突圍,但試了4、5次始終無法衝破包圍圈,連趙括自己都在突圍中被箭射殺而死。群龍無首的趙軍最終向秦軍投降,結局是「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史記上計載了這樣駭人聽聞的一句話。

 

長平之戰前後趙軍是否真的被坑殺45萬人?歷年來有一些爭議,Xavier也認為不見得有達到這個數字,這數字是有待商榷的,已很難考證。就算以45萬為計算基準,秦軍的損失統計大概也很龐大。

 

依照白起對秦王的說法:「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也就是說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損失過半,如果最後被殲滅的趙軍達40多萬人可信,那要圍殲這麼龐大的部隊,秦軍在決戰階段的動員人數恐怕達到5、60萬人以上。

 

會戰之初和20多萬趙軍作戰,擔任攻方的秦軍初期的動員估計就超過20萬,整個會戰期間秦國陸續投入的兵力應從20萬以上一路增加到後期的至少5、60萬人。若如白起所說損失過半,秦軍在長平之戰的傷亡前前後後加起來可能也有數十萬人之多

 

也就是說長平之戰固然是一個極成功的殲滅戰,趙軍主力被一舉擊潰,但秦軍也付出巨大代價,只能說是慘勝。加上幾十萬人在前線長期作戰,雙方軍費和糧草都是龐大的開銷,秦軍還面臨比趙軍更長的補給線,白起所說的”國內空”指的正是秦國國力同樣受損嚴重,在《呂氏春秋》也有類似的形容。

 

史書描述秦昭王受宰相范雎“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的意見影響,決定讓韓、趙兩國割地罷兵。應該說秦王當時信任范雎只是部分原因,但范雎的說法也是事實,秦軍確實在長平之戰損失巨大、需要休養,這點秦王想必心裡有數,這才是促成秦王暫時罷兵的主要原因。

 

同樣的,趙國也在長平之戰苦苦支撐,甚至到得向別國借糧的境地,雙方再這樣對峙消耗下去,趙國不見得能如願撐到最後把秦軍逼走。幾千年來外界總批評趙括冒險主動出擊才導致趙軍的覆滅,客觀的來說趙國也有自己的無奈之處,糧餉的龐大消耗遲早會拖垮國力比秦國弱的趙國,明朝洪承疇在松錦之戰皆有類似的苦處。

 

因此,趙括主動出擊並非全然不對,壞就壞在他不是他的父親馬服君趙奢,如果當時趙奢還在世統領長平趙軍,不見得會中白起的誘敵深入之計,擅長在野戰中攻擊的他,也許還會想出應敵之策,至少不會敗得一蹋糊塗。

 

應該和長平之戰一起看的還有邯鄲之戰,邯鄲之戰可說是長平之戰的延續、密不可分。正是長平之戰的戰果,讓秦王認為秦軍有能力盪平趙國,修整過後秦軍捲土重來,秦軍這一休養就是一年,可見秦國確實在長平之戰消耗甚多,只是秦國國力強大挺得過來。

 

如白起的預料,秦國錯過了消滅趙國的時機,邯鄲之戰秦軍陷入苦戰,久久攻不下邯鄲,最終信陵君竊符救趙,率領8萬魏軍投入邯鄲之戰,同趙、楚兩國聯軍擊敗秦軍,不僅秦國將領鄭安平率2萬人投降,趙、魏、韓三國都趁機收復部分被秦軍攻佔的失土。

 

慘的是邯鄲之戰秦國還搭上一個名將白起,長平之戰中白起和秦相范雎的矛盾已現,范雎怕白起功勞太大威脅到自己權位,於是勸說秦王退兵,兩人心生嫌隙,此為因。邯鄲之戰白起堅決不赴任,秦昭王相當不滿,范雎趁機再進讒言,最終迫使白起自裁(一說被秦王派人所殺),此為果。

 

整體來看,長平之戰秦國先是耗損國力,緊接著下半場邯鄲之戰秦軍被擊潰、先前佔領的部分土地丟失,並且賠上了白起。雖然重創趙國,讓趙國在爭霸之路近乎出局,但這代價可謂不小。外界在聚焦長平之戰秦軍的戰果時,也得正視這些事實。

 

試想,秦王要是不受長平之戰的戰果影響,對趙國的作戰過度樂觀,謹慎用兵也許接下來就沒有邯鄲之戰一連串的損失,長平之戰帶給秦國後續的影響固然有正面處,卻也有許多負面的

 

這有點像國共內戰後期白崇禧的華中部隊在湖南青樹坪擊敗共軍,讓白崇禧覺得仍可一戰,不久白崇禧在衡寶戰役想再複製一次”青樹坪經驗”爭取美援,但這次非但沒吃掉共軍,反倒被共軍拖住遭林彪主力部隊圍攻而重創了。對情勢缺乏足夠掌握,結果就是目的沒達成還被對方狠狠咬了一口。

 

 

 Xavier元創主義Facebook粉絲團:

看Xavier獨特觀點的精闢解析

arrow
arrow

    Xav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