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Summer Universiade  

 

文:Xavier

歷經郝市府爭辦,柯市府接棒,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籌辦過程可說一波三折。從柯文哲上任一度評估停辦、市民對世大運無感到開幕當天反年改團體抗爭引發軒然大波,世大運從邊陲角色一舉躍升為媒體寵兒、全民焦點,在臺灣形成一股熱潮。

 

今年的臺北世大運成功嗎?若不論周邊效益,單就民眾動員率與中華隊得牌數這兩個環節來看或許是成功的,實際上真是如此嗎?背後代表什麼呢?根據世大運組委會公布的資料今年世大運的售票比率高達87%,為歷屆世大運最高,勝過上屆韓國光州世大運的52%。

 

臺灣民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動員率,遠超乎當初各界預期?Xavier認為世大運開幕日當天反年改團體抗爭導致運動員進場中止幫了第一個大忙,這個弄巧成拙讓原本的體育新聞變身為全臺皆知的社會新聞頭條,不僅世大運媒體曝光率暴增,更激起了民眾情緒以及對外危機感。

 

尤其臺灣長年在國際社會受到孤立,民眾內心普遍存在需要被外國肯定認同的心理,世大運正好給了這樣的情緒出口,民眾經由賽事承辦獲得「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滿足感,一舉昇華成民族主義,投入賽事自然是理所當然。

 

再來,世大運是臺灣有史以來承辦過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國際賽事,不是當初臺北聽奧跟高雄世運可以相提並論的。由於是第一次,民眾內心出現前所未有的新鮮與好奇感,更有進場觀看賽事的動機。試想,臺灣要是以前辦過亞運,現在會看重世大運嗎?想必是不會了。

 

在上述兩項因素的加乘之下,即便沒有反年改團體的推波助瀾,今年臺北世大運的動員率大概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韓國既然連層級最高的奧運、亞運都辦過了,學生層級的光州世大運當然無法帶來這麼強的感官「刺激」,動員率會不如今年臺北世大運,並不足為奇,由於時空背景差太多,說真的也沒什麼好比的。

 

至於外界關注的獎牌數,這次中華隊會有這樣的成績,在獎牌榜上名列第三,除了臺灣運動員在許多項目能以近乎最佳陣容出賽和擁有場館地利優勢外。就事論事當初7個挑選的「選辦項目」影響舉足輕重,包含射箭、滑輪溜冰和舉重等都是臺灣的優勢項目。

 

統計的結果,中華隊的26面金牌中有高達18面來自選辦項目,其中光滑輪溜冰就拿下10面金牌。雖然不乏讓人搖頭嘆氣的項目如棒球,但整體而言選辦項目幫了大忙是不爭的事實,得牌數大躍進承接了過往主辦國的傳統。

 

從另一個角度想,要是沒有主辦國優勢以及自選項目,中華隊的得牌數恐怕還是跟之前的世大運差不了多少,要是美國、中國等大國願意派出更有競爭力的選手參賽,中華隊的獎牌排名還得節節後退。

 

我們更該想想中華隊歷年在世大運的表現不算差,為什麼到各國真正精銳盡出的奧運卻是一牌難求?這才是我國在國際賽事的真正處境和實力水平,可惜目前社會沉浸在世大運寫下歷史的歡欣氛圍中,許多人不想、也忘了正視這些殘酷的事實。

 

臺灣人最在意的棒球項目就是一大警訊,這次中華隊還特地徵招幾位職棒新兵助拳,賽程安排也對中華隊有利,結果卻是連複賽都打不進去,和韓國的比賽技術(如守備基本功)和精神面的問題更是暴露無遺,這樣的狀況跟臺韓在職業層級國際賽的對決情況如出一轍,可說從年輕學生到職棒球員都存在一樣的問題,並且持續十多年無解。

 

世大運棒球、籃球等賽事衍伸而來的還有臺灣微妙的民族情緒,不讓人意外的韓國是中華隊之外在臺灣媒體博得最多版面的國家,臺灣選手和韓國選手同場較勁的比賽總能引來高度關注,一如往常「韓國」再次成為負面名詞,臺灣媒體、民眾走不出對韓國的情緒和陰影,以致在自家主辦的國際賽看不見整個世界,既諷刺也讓人憂心。

 

依照先前FISU官員來臺訪視時私下表示:「俄羅斯喀山(Kazan)世大運是有史以來辦得最好的世大運。」理由是俄羅斯以極高的標準在籌辦,許多場館都是耗資重新建造,而不是由舊場館整建而來,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

 

臺灣當然沒本錢、也沒必要玩這樣的金錢遊戲,只要符合FISU制定的最低基本需求,籌辦過程中不要出什麼大包(開幕日的抗爭風波另當別論),就已經盡了主辦國的職責。翻開FISU的最低需求標準,事實上包含韓國光州、北市府在內都是以不要低於或符合”最低需求標準”的標準在籌辦罷了

 

為期十多天的臺北世大運於昨日正式落幕,中華隊得牌數創下歷史新高、市民高動員率投入有如一幅美麗感人的圖畫。等到顏料顏色退了、模糊了,留下的是處境依舊艱困的臺灣體育界,今年臺北世大運不像是個奇蹟,反而隱含更多危機,卻不見於臺灣民眾內心。

 

 (本文圖片來源:CNA)

若喜歡本文歡迎按讚並分享出去

Xavier元創主義FB粉絲團:

獨到觀點的精確剖析

arrow
arrow

    Xav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