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泰山.jpg  

張泰山  圖片來源:聯合報

文:Lejal

從開季堅持純本土陣容開始,本季興農牛隊就一直是外界矚目的焦點。尤其,近日牛隊破天荒的引發球迷在球場抗議之後,爭議性更是達到了頂點。

 

其實,過去興農牛和兄弟象就一直是中華職棒比較有爭議性的兩支球隊,而牛隊更是從去年季末開始就常引起外界議論。

 

事情可以追朔到牛隊交易張泰山開始,張泰山雖然去年年紀已經不算小(35歲),但仍沒太大的老化趨勢,全季仍繳出打擊率3成13、16支全壘打、78分打點和高居聯盟第5的WS值(Win Shares勝場貢獻指數)等優異成績。但這樣的張泰山不但沒被球團當成寶來對待,反而是被球團要求轉任教練,在轉任教練不成後,又被以比先前徐余偉還低的250萬轉隊費,半賣半送似的交易到統一獅隊。

 

這就相當有意思,我們看看大聯盟,一般球團在進行明星球員交易時,為了避免”資敵”通常都盡力避免把明星球員交易到同分區的對手。就算萬不得已,非得交易看板球員給同分區的球隊,也都會力求對方付出相當代價以求取得平衡。但我們跟別人不一樣的是:中華職棒的巨星張泰山,卻是被球團急著送出去給對手,而且代價只有250萬。

 

諷刺的是,原本被要求轉任教練的張泰山,本季仍繳出聯盟領先群的3成17打擊率、5發全壘打和20分打點的成績,我們也真的看不到轉職教練的迫切性在哪?尤其,在4月23號張泰山對老東家擊出再見安打時,不知當時牛隊高層心裡是做何感想?

 

再來看看本季牛隊一直被抨擊的純本土政策,從季初慘烈的投手「八壯士」到近期的「十一壯士」,情況似乎稍微好了一點,但仍是調度抓襟見肘。身上有傷的得上、傷剛好的得上、還沒調整好的也得上,結果就是投手群三不五時出狀況,我們實在看不出牛隊到底哪裡有本錢實施純本土政策?

 

我們再拿臨近的日韓職棒來當參考,從一軍到二軍,日韓職棒不論本土球員的質或量,都比中華職棒好上不少,但日韓職也沒有球團玩純本土政策,仍每年競相砸錢找洋將,有球團甚至面臨有錢沒處花的感慨。而我們中華職棒的興農牛隊,卻是再次與眾不同的堅持純本土政策,讓人哭笑不得。

 

當然,牛隊不找洋將,多少也跟近年一些洋將成效不彰有關。既然如此,那這兩年勞苦功高,連兩年WS值在牛隊投手排名前兩名的正田樹總可以留吧?結果也沒有,說全是為效益考量嗎?好像也不是。

 

而近期牛隊高層放出的「給本土球員機會」、「把找洋將的錢回饋給本土球員」、「找洋將會打擊本土投手信心」、「表現好明年就加薪」等似乎相當愛護本土選手的論述,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我真想問,牛隊既然這麼替本土球員著想,想給他們機會跟待遇,那為什麼先前把握住機會又拿到三冠王成績的張泰山只能加一萬?還是說因為當時有洋將壓迫薪資空間,所以張泰山只能加一萬?這樣矛盾的發言,讓人不禁搖頭。

 

我們不得不說,從泰山交易案到純本土政策,就像領隊坦承的「球員薪資已降到谷底,將取消季中調薪,改為一次調薪。」一樣,是不是跟「省錢」有關,大家也都心裡有數,我們的確跟別人很不同。與其這樣,球團經營的痛苦,看的人也看的痛苦,球迷還真的希望,先前牛隊轉賣的傳聞有一天真的成真。

 

 

本文刊登於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Xav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